TAIWANfest 2021 Unsung Heroes preview image
拍謝少年 X 台灣文化節

時代看顧正義的人

這些遺漏於台灣戰後民主史的海外記憶不曾出現在台灣的課本中,也鮮少被紀錄與提及。 2021年,台灣文化節決定以動畫短片將這群前輩們的燦爛時光紀錄下來,記下那時的勇敢行動;記下那時的無畏憨膽;記下他們在逐漸年邁的身軀裡也難以遮掩的赤誠。

URM不是秘密組織
URBAN RURAL MISSION城鄉宣教事工培訓公眾透過非暴力手段,爭取應得的權力及尊嚴。在32年間,林哲夫(第1 排左2)訓練超過 1500 名台灣人,其中約有 11 人後來當選立法委員;前立委翁金珠(最後1排左4)在1985年加拿大受訓時與其他學員合影。
URBAN RURAL MISSION城鄉宣教事工培訓公眾透過非暴力手段,爭取應得的權力及尊嚴。在32年間,林哲夫(第1 排左2)訓練超過 1500 名台灣人,其中約有 11 人後來當選立法委員;前立委翁金珠(最後1排左4)在1985年加拿大受訓時與其他學員合影。
URBAN RURAL MISSION城鄉宣教事工培訓公眾透過非暴力手段,爭取應得的權力及尊嚴。在32年間,林哲夫(第1 排左2)訓練超過 1500 名台灣人,其中約有 11 人後來當選立法委員;前立委翁金珠(最後1排左4)在1985年加拿大受訓時與其他學員合影。
台灣新聞透過具匿名性的答錄機傳到海外,而印有其號碼的小卡片則在台灣人的社群中秘密傳遞著,此答錄機被稱作「台灣之音」。台灣之音常處熱線狀態,尤其每周更新內容的那天,更是難以打進去。
台灣新聞透過具匿名性的答錄機傳到海外,而印有其號碼的小卡片則在台灣人的社群中秘密傳遞著,此答錄機被稱作「台灣之音」。台灣之音常處熱線狀態,尤其每周更新內容的那天,更是難以打進去。
時任總統府資政姚嘉文 2000 年赴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出席自由聯盟大會時,見到加拿大國旗處處飄揚,認為可設計一款旗幟在國際上代表台灣,會後他下榻在加拿大台灣朋友潘美智家中,與加拿大台灣教授專業協會會長陳文隆在地下室討論,日後雙方在加台兩地持續以傳真溝通, 2000 年 11 月 8 日定案完成。直至今日,在海外台灣人的許多聚會活動中仍可以見到這面旗幟。
1976年國民政府因堅持以中華民國(ROC)參賽,而被蒙特婁奧運排除在外。不過,當時多數西方媒體將蔣中正當成台灣人,李重義遂以 « Taiwan belongs to Taiwanese »為題投書予《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澄清蔣中正與台灣的關係。
在海外支持民主的台灣人,曾經被政府列為黑名單,不少人因此無法回台,在獲得簽證的同時被當局蓋下取消圖章,拒絕其回國。
在海外支持民主的台灣人,曾經被政府列為黑名單,不少人因此無法回台,在獲得簽證的同時被當局蓋下取消圖章,拒絕其回國。
在加拿大護照的最後一頁表明,擁有雙重國籍的公民,加拿大政府將無法保障其在母國的人身安全,因此海外黑名單即使以加拿大護照入境也難有保障。
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家中在其因美麗島事件被收押期間遭到侵入,其母與兩名幼女遭受殺害,至今仍未破案。當年,溫哥華台灣基金會募款支援林義雄一家度過難關,圖為當年林家寄到加拿大的感謝信函。
溫哥華台灣基金會由一群心繫國內事的海外台灣人組成,他們大聲疾呼引起西方社會的注意,日夜奔走只為支持在台灣內部的民主人士與行動。
1979 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在加拿大的台灣人到西雅圖台灣辦事處抗議該事,登上西雅圖報紙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 (PRC) 在 1996 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向台灣海峽發射導彈,台裔社區為此示威抗議。
溫哥華台灣基金會成員們夜晚輪流在各個成員家相聚,討論著台灣的政治局勢,透過各種方式聲援國內的民主運動。圖為基金會成立時之會議記錄。
前往西雅圖抗議前夕,基金會成員們聚在一起組織抗爭、分工,由於擔心遭職業學生記下,決議人人戴著瘋鬼仔殼前往抗議現場,即使身處海外威權仍揮之不去。
1965年彭明敏被捕,海外多倫多留學生們赴領事館抗議,透過西方國家的關注向國民黨施壓。
在那個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早在美麗島雜誌創刊前的1970年代,黨外雜誌就已百家爭鳴,甚至許多是透過手寫或手繪的方式呈現,只為爭取台灣人的言論自由與人權。這些遭國民政府禁止的黨外雜誌背後有無數海外台灣人支持著。
在那個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早在美麗島雜誌創刊前的1970年代,黨外雜誌就已百家爭鳴,甚至許多是透過手寫或手繪的方式呈現,只為爭取台灣人的言論自由與人權。這些遭國民政府禁止的黨外雜誌背後有無數海外台灣人支持著。
「民主政治制度乃是意見形成的一個程序,透過這個程序,使政府和平的服從多數人的意志。」一段普世價值的言論,在70年代的人卻得噤聲,「美麗島雜誌」如此的內容遭禁,相關人士還被冠 上「叛亂罪嫌」
1989 年林義雄與其妻方素敏在加拿大與海外台灣人李重義等人相聚。
白色恐怖時期,部分支持民主運動者離奇死亡,於海外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的陳文成博士在返國期間陳屍於台大校園即為一例。
加拿大的美麗島人
由衷地感謝這27位及無數加拿大台灣人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
TAIWANfest 2021 Unsung Heroes preview image
張邦良
張勝勇
梁壽美
張政雄
陳美津
周洪才
范政雄
洪竹雄
蕭欣義
許建立
高寬宏
陳淑敏
賴復霄
李重義
羅益世
林仁森
林哲夫
林秀美
林宗義
張理瑲
潘立中
賴國基
蔡霞芬
蔡明憲
韋傑理
楊正昭
葉國基
*人名依姓氏英文字首排列
加拿大美麗島人(2016)

精華版

完整版

幕後天地

2016年,「與亞洲對話」系列的第一年,台灣文化節選擇與香港展開交流。那時,台港兩地甫經歷民主抗爭的洗禮—「太陽花學運」與「雨傘革命」,年輕世代正以無比堅毅的決心朝理想世界邁進,他們籌組政黨,在選舉中取得了勝利。於是那年,台灣文化節在溫哥華市中心策劃一場名為「愛面子」的展覽,從亞洲共有的面子文化出發,帶領觀眾窺視華美面具下一切對不義政府的掙扎與欲動。那場展覽也是這群前輩們的故事第一次被整理、述說⋯⋯

白色恐怖的年代,島內青年不畏強權秘密地組織行動著,而加拿大也有一群台灣人正為這座禁錮的島嶼四處奔走。

蔡霞芬女士赴美國帶回名為「台灣之音」的電話答錄機,加拿大留學生才終於能透過熱線獲知島內局勢;林哲夫先生在多倫多籌辦「台灣人URM訓練營」,培訓台灣青年以非暴力抗爭組織運動,許多社運領袖都曾飛往加國受訓,吳鳳銅像破壞事件就是URM學員其中一項行動;溫哥華台灣基金會到處募款籌錢,聲援林義雄與更多島內的民主運動人士;這群台灣人多次赴西雅圖台灣辦事處抗議,藉西方國家的關注對蔣介石施壓,卻也因此成為回不了家海外黑名單⋯⋯

這些故事不曾出現在台灣的歷史課本中,也鮮少被紀錄與提及。

2019年,獨立樂團拍謝少年受邀赴台灣文化節演出,因緣際會下與這群長輩們相遇。這些遺漏於台灣戰後民主史的海外記憶,深刻壓印在樂團成員的腦海中無法散去。拍謝少年將這些年來參與社會運動的心情與在加拿大的這場相遇寫成了歌,名為〈時代看顧正義的人〉,收錄於2021年的最新專輯《好勢歹勢》。

2021年,台灣文化節決定以動畫短片將這群前輩們的燦爛時光紀錄下來,記下那時的勇敢行動;記下那時的無畏憨膽;記下他們在逐漸年邁的身軀裡也難以遮掩的赤誠。

但故事不曾停滯,在民主化以後,無數台裔加拿大人仍舊為島嶼的未來付出心力,他們在世界替台灣發聲,拉拔後輩不遺餘力。 而現在,輪到我們了!

「今仔日咱來相挺啊,明仔載閣有新的人,時代看顧團結的咱哪。」

Sorry Youth Image
感謝

張邦良 張勝勇 梁壽美 張政雄

陳美津 陳星旭 周洪才 范政雄

洪竹雄 蕭欣義 許建立 黃義明

高寬宏 陳淑敏 賴復霄 李重義

羅益世 林仁森 林哲夫 林秀美

林瑞祥 林宗義 張理瑲 潘立中

曾吉子 賴國基 許澤本 宋善青

蔡霞芬 蔡明憲 韋傑理 吳居宏

楊正昭 葉國基


*人名依姓氏英文字首排列

發行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

音樂授權
拍謝少年

特別感謝
許建立
張邦良
梁壽美
葉國基
蔡霞芬
林聖崇
製片

宋浩芬

導演

宋浩芬 / 蘇冠誌

插畫

盧妍均 / 林亭均 / 王雋智

影片剪輯師

蘇冠誌

文字企劃

楊濡鴻 / 鄭宛純

翻譯

涂家菱 / 陳諺霖

統籌

三豐果多創意行銷 (台灣)